漫话长江
物理学院2018级307班臧雨宸
虽是数九寒冬,但多日艳阳高照,柔和的阳光洒在脸上,诱惑着你出来走走。
忽然想起长江来,虽离家不过五六公里,却很少去看看,索性便今天去罢。没有结伴,独自骑行,一路向南,不时传来港口的汽笛声,在寒冷的冬日里有些沉寂。下车步行,穿过一片树林,眼前便是滔滔江水。
平日鲜有人来这里,捕鱼的村民这时候也大多休业。四周一片寂寥,只有江声不绝于耳。小心地向前迈步,踏上一块礁石,脚下便是滚滚长江。纵目远望,几艘货船来来往往,在江面上驰骋。再远处便是连绵的山脉。说来也怪,大自然精妙地在这儿横亘着一条大江,江北一马平川,沃野千里,江南的京口却群山连绵,颇有险势。“京口瓜州一水间”,只在此刻,诗意全出。
长江一路奔腾,不知疲惫,竟在不知不觉中蜿蜒了五千多公里。忽然觉得长江的旅途似人的一生,起初柔弱,由几条小小的支流发育而来。行至三峡,便进入了青壮年时期,变得不安分起来,在崇山峻岭间到处激荡流闯。而到了这里的中下游,则步入老年,渐渐温顺。
比之其他河流,长江总有非凡的品性。北方的江河一到秋冬便水枯流尽,生命低萎,甚至冰封千里,彻底瘫痪。南边的珠江时至夏日便汹涌澎湃,怒发冲冠,令人心惊胆战。长江虽也发过脾气,但大多数时候却温顺有加,生命不息,即使严冬,依旧奔腾。比之如今水质益下、泥沙不尽的地上黄河,长江迄今为止还为两岸人民供应不断的水源,却依旧一副谦卑的姿态,不与黄河争那“母亲河”的名誉。
喝着长江水长大,江淮人似乎也与她有一样的性格。不似北方人的豪迈粗鲁,不似南方人的艳丽媚俗,却自有一番独特的风韵。豪情与柔情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安塞的腰鼓太热烈了,姑苏的水乡太温婉了;东北的高粱酒太炽热了,江南的雨巷太伤感了……唯独喜爱这片生我养我的江淮土地,唯独眷恋这奔腾不息的滔滔长江。悠悠长江啊,你不仅灌溉了这里的千里沃野,还塑就了一方民风,一方文化。
对岸的京口是常去的。那里有山,有水,还有说不尽的传奇。
这里是曾经的入海口,几千年的沧海桑田,让陆地一直向东延伸,让“海城”变成了“江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只此一句,便足让这里的所有山水受用千年。自古以来,名山大川都离不开佳词丽句的衬托。诗人是山水最大的福音,山水给诗人最惬意的栖居。京城太繁华了,朝廷太复杂了,于是驾一叶扁舟,徜徉于崇山峻岭之间,还不忘潇洒地挥一挥衣袖,顺带抛下一行诗句,写就一段传奇。王湾是个小人物,至少在名家辈出的盛唐,怕是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史载王湾生平最高的官职是洛阳尉,差不多是副县长级别的小官。或许是无官场的束缚罢,他竟独自一人顺江而下,往来于吴楚之间的名山大川,最终在北固山找到了他心中的胜景。据说开元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于政堂,“令为楷式”。一句名诗,两岸江景,平生能留下这样的精神财富,怕也足矣。
说起北固山,不得不说说那绕不开的三国传奇。每每游经此处,翘首南望,总不免让人的思绪追忆到一千七百多年前。雄踞北固山巅的甘露寺里,表面喜气洋洋的联姻,幕后却无比杀气腾腾。怎奈上天不忍割断这份姻缘,终让孙刘两家喜结连理,成就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乱世纷争,尔虞我诈,本不该有的儿女情长却给这一段历史平添了一分浪漫的气息。谁又曾想到,东吴一离竟成了永久的诀别?兵败彝陵,病死白帝,谁又曾听到千里之外的祭江亭内的声声啜泣?纵身一跃,唯有滔滔江水听懂她的内心。
每登此亭,唏嘘不已。
一千年后,北固山又迎来了他的另一位客人。三国的故事毕竟多为后世杜撰,这位悲剧英雄带来的却是真真切切的愤懑与无奈。南宋真是个让人无语的朝代,别的王朝都有盛衰起伏,它却一直生活在屈辱与压抑之中。长江竟成了北部的边境,北固竟成了前沿的战场。一边是朝廷的苟且偷生,一边是人民的水深火热,
他却只能在“梦里”吹响“连营“的号角。他本不是文人,虽名“弃疾”,可他只有一块真正的心病:“何处是神州”? “国家不幸诗家幸”,他两登北固,竟皆成绝唱。北固因他而幸,他因北固而名。朝廷没有记住他,滚滚江水却让他永生。
江山美人也好,落魄英雄也罢,江水依旧奔腾,只留一串涛声给后人驻足聆听。
雪 村
物理学院2018级307班臧雨宸
雪静静地落着,像温柔的母亲一样,抚摸着沉睡的村庄。
这是亥年的第二场雪了。今年大巧,除夕适逢立春。“春雨惊春清谷天”,也许没有比庄稼人对于节气的变化更加敏感的了。祖祖辈辈的汗水凝成了一句句歌谣,在这茫茫田野上代代传唱。不过,立春后的雪在他们眼里并不是什么好苗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该有个新气象的。庄稼人可没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雅兴,这雪花一飘,不知会冻坏多少来年的收成。收成,那是他们一辈子的字眼,是庄稼人的命。
照往年,腊月的雪花飘得最勤。谁成想雪姑娘打了个盹儿,被新年的鞭炮声吵醒了,在正月撒起娇来。江淮大地的雪和北国是不一样的,你若寻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恐怕要失望了。雪花不密,也不很急,就这样轻轻地洒落,宛若江南女子特有的那般矜持,不经意间给你另一番恬淡的风韵。
积雪自然是很难的。雪花慢慢飘落到大地,短暂的生命也随之画上了句号。前仆后继地,她们义无反顾着奔向大地,接受着无情的消融。田野里的同伴们运气似乎好一些,纷纷扬扬一整夜,终于给麦田披上了一层白纱。极目远望,皑皑白雪之下,隐约还点缀着几处嫩绿,仿佛要极力冲破这白雪的束缚一般。
绿,让人联想到生命。我知道,纵使幸运地降落在田野上,雪花们也不过是被判了缓刑,逃不过命中的注定。那么,人呢?
村庄的小路蜿蜒着,以一种极为自然的方式串起了村里的人家。时候已近黄昏,可是灯火却比前些天黯淡了许多。站在路口,只要掐指一数,就知道又有几人离开了故乡,去往了远方。
漫漫人生,总在追求希望与寻求慰藉中踽踽前行。可悲的是,慰藉在故乡,希望在远方。于是,他们收拾行囊,背井离乡;于是,他们风雨兼程,前往远方。从此,村庄成了遥远的回忆,故乡成了心底的珍藏。这纷纷而落的故乡的雪啊,不知今夜又会轻轻飘落在哪个异乡游子的梦里?
昏暗的灯火宛如风烛残年的老人,零星地点缀着雪中的村庄。低矮的砖房下,透过雾气腾腾的窗户,一抹柔和的橘黄色衬出两个佝偻的身影,一个立着,另一个坐着。想必是一位老妇在灶台旁操劳着午饭,老伴早已斟好了酒。庄稼人喝酒不太讲究好坏,也不追求什么精致。灶火一生,木桌一放,信手打开一瓶,斟个半杯左右,顿时不管什么菜也都有了食欲。更妙的是飘点这样的雪,真算是神仙一样的生活了。说来也怪,酒确是件神奇的东西。高兴的时候来一盅,烦闷的时候喝两杯,无聊的时候还可以解一解馋,消磨消磨时间。一年三百六十日,喝的同一种酒,味道却截然不同。
乡下人爱盖厢房,坐西朝东,是专门生灶的地方。灶火一生,兴比那城里的空调还暖和呢。门上倒贴的“福”字在雪中依稀可辨,一抹耀眼的鲜红是这里为数不多的亮色,也是年关刚过的唯一证据。一年的风吹雨打,从亮红到浅红,从浅红到粉白,“福”字成了村庄最忠实的守护者,静静地附在那里,从一个除夕到又一个除夕,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可是,慢慢地,人老了,村庄也老了。
雪还在飘着,干枯的柿子树孤独而又可怜地立在院子里,任凭雪花在瘦骨嶙峋的枝干间尽情飞舞,让人很难将眼前的景象与深秋硕果累累的样子联系在一起。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宅子无论怎么翻新,柿子树是不能动的,也有“事事如意”的含义。柿子越多,个头越大,来年家里的香火就越兴旺。淳朴的庄稼人总习惯于在这些自然的生命上寄托自己朴素的愿景,仿佛单调乏味的日子一下子有了盼头,有了希望。
老妇许是做完饭了,忽然掏出布来,擦干窗上的水汽。渐渐地,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清晰了起来,甚至深深的额纹似乎也清晰可辨。她静静地凝望着,目光有些呆滞,像是在看雪,似乎又不是。窗外,村里为数不多的硬水泥路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弯弯曲曲地伸向村口,直到远方无尽的天际。
恍惚间,我忽然觉得,茫茫的田野好像大海,雪中的村庄好像孤岛,而这条瘦瘦的马路,就是孤岛通往彼岸的唯一桥梁。庄稼人祖祖辈辈的希望,都承载在这座孤独的桥上。桥的一端是故乡,另一端是远方。充满未知的世界总是那样引人入胜,可以让人尽情地幻想。可一旦踏上漫长的苦旅,才真正体味到其中的辛酸与悲凉。
远方,不只有诗,还有一生的汗水,和回不去的时光。
老妇坐了下来,仍然不时凝望着窗外。老伴早已饮罢数杯,接着又似是一声长叹。
这沃野千里的江淮平原哪,养育了多少英雄儿女?那夕阳西下、袅袅升起的炊烟哪,又香甜了多少游子的梦?
夜幕已经彻底降临了,雪也小了些,似乎要给村庄一点夜的温柔。偶尔传来远处的几声犬吠,给这雪村的夜添上一点别样的音符。
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这孤独的雪啊,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我和我的祖国
物理学院2018级306班蒋双辉
从一九四九到二〇一九,七十载风雨沧桑,七十载物换星移,七十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从无到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〇一九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谨以此诗献给我伟大的祖国母亲,愿我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贺祖国七十华诞》
一九四九惊天地现中国,二〇一九泣鬼神庆华诞。
骄龙昂首开天地谱新篇,明珠照亮古东方再辉煌。
一穷二白敢为先齐努力,物华天宝不骄奢共奋进。
基础薄弱不惧怕向前进,根基深厚不动摇秉初心。
前途光明共产党领四方,未来可期中国人雄宇内。
红星依旧照前路树标榜,人民依旧再拼搏创辉煌。
九天揽月嫦娥梦已成真,五洋捉鳖蛟龙号再出发。
中国高铁似闪电贯全宇,中国智造如惊雷震八方。
风雨沧桑七十载立东方,斗转星移七十载换新装。
世界惊叹七十载亮东方,国泰民安七十载贺华章。
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和我的祖国就已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无论风雨还是荆棘,我和祖国的血脉永远在一起,同时我也很幸运并且很骄傲的成为了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从此我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人。随着我逐渐的成长,我和我的祖国更加紧密的拥抱在一起,因为我会说的第一句话是汉语,我会写的第一个字是汉字,我会唱的第一首歌是国歌,我会的第一、、、、、、以此种种加深了我是中国人的意识,也使我更加深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更加深爱着我的祖国——中国。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也见证了祖国发展的一部分,经济在稳步的提升,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文化底蕴也在逐步的巩固加强,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从一无所有到神州、北斗、嫦娥、蛟龙、墨子、大飞机的全都拥有。祖国在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新时代。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的春节,我越发的感受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春节前夕,我曾在无数个荧幕上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不论是在高铁站候车室、地铁站、飞机场的候机室、汽车站等场合响起这首歌的旋律时,不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年少孩童,所有的华夏儿女都会停下脚步一起来高歌这首歌。而对于我来说,每每听到《我和我的祖国》时都会热泪盈眶,跟随着音乐一起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是的我和我的祖国真的是一刻也不能分割,我也越来越离不开我的祖国了。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都在颤抖,我更加的庆幸生活在我的祖国,更加的感谢为祖国发展所付出努力的全体中国人民。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从雪域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江南到塞北,我爱你的每一寸肌肤。愿吾辈能早日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祖国母亲七十周年来临之际,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另一种陪伴
物理学院2018级303班李宇田
今年的大年初一,像往年一样去小姨家拜年。我跟她关系非常要好,几乎每年假期都去找她,从幼儿园开始便是如此,算是一起玩到大的吧,她只大我六岁左右。今年小姨夫又没回来过年,这已经是第二年如此了,当初说被派去参加在南极的一个科考项目,一年左右应该就能完成任务,没想到会连续两年过年都不在家。
他们俩的经历,也是一段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高中的时侯,小姨夫就很喜欢小姨,可那时的小姨还被爸妈教育的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主,不太想搭这茬。小姨夫是个心思细腻并且成绩还挺好的人,每次上完数学物理这种课,都要厚着脸皮跑到小姨的座位上看似体贴地来讲课,其实就是想套近乎罢了,可小姨也确实学这些东西吃力得要命,索性就放弃抵抗,把不会的都给弄明白,日子长了,也就分不开了。每年小姨生日的时候,他也会给小姨准备一个惊喜,虽然高中生口袋里没啥钱,但用上一年的时间攒钱,并且时不时在他收买好的小姨闺蜜跟前,悄悄打听小姨那变化多端的兴趣爱好,每次送礼物竟然都能送到心坎上。
高三那年,总有写不完的试卷和作业,可教语文的老师又是个爱较真的老先生,平时凶巴巴的,最烦在他语文课上偷偷写其他科目作业的同学。小姨也是个有勇气的人,偏爱以身试法,可能想着自己坐在最后一排也许能侥幸逃过一劫,结果终究还是被上了年龄眼神却依旧犀利的老先生给发现了,他直接在讲台上怒吼:“把那位同学的作业给我收上来!你们都把语文课不当课是吧?”吓傻了的小姨只能乖乖地把作业传到前面去,可在这传递的过程中小姨夫就给偷偷调了包,几乎谁都没发现,他把自己的作业给换了过去,老先生拿到那么厚的一轮复习练习册是直接撕了个粉碎,上面可是已经写了很多内容,要复习的知识点啊,需要巩固的错题啊,这一下都没了,小姨的心当时是凉了一大截,使劲忍着眼泪把课给上完了,一下课便哭得停不下来。这时小姨夫淡定地走过来,把她的作业还给了她,让小姨瞬间感觉如同做梦一般不可思议,后来小姨跟我说,应该就是那个瞬间,她真的爱上他了。
后来高中毕业,两个人没能在一个城市上大学,相距上千公里,不过这么异地的四年来,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升温,他时不时地会来到她的城市看望她,尤其是生日的时候,小姨夫一定会出现在眼前,并且准备一个生日惊喜,一个绝对会让小姨满意的惊喜。后来在读研期间,他们总算是来到了同一座城市里,可以每天晚上牵着手去散步,那座城市的有一个地方,光污染很少,夜空中的繁星会非常美,小姨夫也总喜欢跟她讲讲不同的星星、星座以及它们背后的传说和故事。
每逢大雪过后的雪夜,星星更加璀璨,凛冽的大风吹过,两人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冷。
时间一晃过去三年,硕士毕业了,小姨夫获得了CSC项目的出国攻读博士机会,小姨那时候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跟小姨夫一起去国外,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读太太”。最开始我一直比较反对这种做法,觉得小姨也算是硕士学历,这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不过看到小姨夫对小姨那么要好,从来都依着她关心着她,我也决定相信小姨夫一回,希望他不会让她失望,就这样,小姨结婚了。
回国之后,小姨父到了当地的某科研单位上班,小姨也有了自己稳定的工作,他们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一家人的生活看起来美满又幸福。不过回国也就半年左右,小姨夫就接到了去南极出差的任务,说这个项目比较重要,没怎么等小姨同意就匆匆离开了,走的时候小姨就感觉这次的行动有点奇怪,因为这么多年来小姨夫都一定会完全征求了她的意见才会做决定,像这样的情况几乎从没发生过。
谁能想到这次出差,他竟然连续两年都没回家过年,我们跟去年一样,只能在电话里跟他聊聊天,我又问了他的项目进展情况,具体在做什么,没想到他的回答居然跟去年差不太多,像没什么进展一样,我还调侃他,你们搞点工程怎么跟我们搞物理的一样,搞了那么久也看不到点新进展,大家都笑了起来,虽然少了一个人,但过年的那种气氛却没有减弱多少。不过我也无意中观察到,小姨的脸上完全是挤出来的假笑,跟她一起长大,她有点心事我几乎都能看出来。
饭后大家开始各忙各的,我把小姨拉到她的房间,想偷偷问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副不太开心的样子,没想到这时她却忍不住小声哭了起来,然后把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我。
小姨夫到了南极后,就跟她道歉说这次事情比较着急,没自己也不太行,走得比较匆忙,还说南极的信号没那么好,也只能打打电话了,连视频通话都很困难,辛苦她又得操心孩子又得工作。小姨虽然已经很有怨言,但也是一个比较大度脾气很好的女孩儿,只能就默默允许了他这次匆忙的决定。在那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都打电话,小妹妹也慢慢长大了,也能冒出一两句话在电话里跟爸爸说说了,虽然一家三口离得很远,但心在一起,就仍然很温馨。去年过年,虽然他只是存在于电话里面,但能一起说说话,感觉也还很不错。没想到的是,后来小姨生日那天,他也没能回来,那早就过了约定要回来的日子。他在电话里说实在没想到这此任务这么艰巨,自己又得拖一阵子了,礼物会叫同事送来的,这么多年来,那是小姨第一次对他给的生日礼物那么失望,没有惊没有喜,只有卷上心头浓烈的无奈和失落。
半年前,小姨实在忍不住去了小姨夫单位,她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次这个项目会这么麻烦,拖了这么久。她去了单位后多方打听,才打听到负责南极项目的部门,由于内心积怨已久,她找到相关负责人就直接询问为什么这个项目拖了这么久,为什么自己的丈夫还没回来?负责人当时被问得满脸疑惑,默默地回答到,南极项目都结束一年多了,项目进展极其顺利,不过你丈夫在项目结束时就已经辞了职,我们当时都还使劲劝他呢,好好的青年才俊,有大好前途,怎么说走就走,而且态度那么坚决。
这下小姨是彻底懵了,她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项目早就结束了?为什么悄悄辞了工作?他现在人到底在哪?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全都瞒着自己?她离开了那里,走在路上的她震惊又惶恐,整个人像失了魂一般,她不明白,她也不可能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她拨通了他的电话,开口就带着哭腔问到:“你到底在哪?为什么你同事说项目早已结束了?你到底在瞒着我什么?”电话那边却是许久的沉默,然后答道:“对不起,你去找王初吧,他会告诉你一切的。”
王初也是他们俩的高中同学,在当地的一家国际知名高科技公司上班,几乎是他们同学中最有钱的了,小姨内心的疑惑是更加浓烈了,她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让自己去找这位许久不联系的老同学,她满脑袋的问题多得简直像快要爆炸一样。王初知道她要来之后,冷静地把她接到了家里,起先是良久的沉默,给小姨默默倒着茶水端着水果,空气像凝固了一般,此时小姨内心的惶恐和疑惑几乎喷涌了出来,一股脑地大声问着他所有心中的困惑,她真的太想知道这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王初先让她冷静了下来,然后对她说:“看到你来,我就知道事情已经瞒不住了。其实你丈夫上班不久后,就检查出来了恶性肿瘤,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你们母女,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家人,生活好容易走上了正轨,可是却要被这么无情地剥夺。在一个人挣扎了很久之后,他联系到了我,他知道我们公司正在研发一些更加成熟的AI技术,于是借着出差的机会,他不断地跟我进行合作,通过对他的文章、社交网络的发言、打电话的内容等等进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可以不断地学习他的说话风格,他的价值观,他的经历,他的回忆,在反复地实验之后,那套AI系统几乎真的像世界上另一个他存在一样。
“有了这套系统之后,他经常用AI来跟你打电话,看能不能以假乱真,最开始的时候,系统的有些回答还是比较有缺陷的,会感觉到很奇怪,那时候他经常会关掉系统自己再来回答,然后我就帮着他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善,终于有一天,它真的能够以假乱真了,连你也可以完美地欺骗过去,直到后来跟他打电话,发微信,其实早就是机器人在工作,可却没人能发现。
“当然这样瞒得了一时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公司也在秘密地研发高度仿生机器人,我也终于被他打动,答应为他制作一个。这种机器人的材料跟真人几乎没什么差异,只要植入了正常的人类行为逻辑,再进行个性化安装,就能够像原来的本人一样。不过研发制作起来还是异常困难,所以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这个机器人预计大约能在你生日前的一个月左右完成,届时我们也会把这套AI系统植入进去,这样一来便可以让另一个他去陪你了。
“他临走前说,希望我把这个机器人在你生日的那天送去,这应该是他给你的最后一个生日惊喜了,希望你能满意。”
我听完这个故事后,先是久久不能平复的震撼和不可思议,然后是无比的无奈和失落,我不知道小姨当时听完这些的内心是多么的复杂,我不知道这几个月她是怎么过来的,她依然用电话让我们跟那个“小姨夫”聊天,我不知道她今后希望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也不知道今后这位小妹妹的成长路上怎样去面对那个“爸爸”.....
又是一个飘着大雪的夜晚,天更冷了。
时空之矢
物理学院2018级301班单鹏飞
让那些从小摸鱼掏鸟,成绩平平,对课程没什么兴趣的小男孩爱上学习并非易事,对他们来说养家糊口,报效祖国,甚至为了人类献身科研的说辞都不如晚上看见的星星真切些。a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业什么的能蒙混过去当然也是不会去写的,偶尔可能出于自尊心决定好好学习,很快就又抛到脑后。直到那天老师把b安排到了a的前座。b是个漂亮的女孩子,眼睛明亮澄澈,笑起来如春日暖阳,名字也如诗一般。在a看来只是觉得坐在她后面还挺好的,而为什么这样想,谁知道呢。据说班级里有很多人喜欢b,a知道,想到自己相貌不出众,学习也不在行,很少主动和b说话,不过没过多久他们也算是认识了。b不擅长数学,有些问题会来问a,开始a还很吃惊,毕竟自己也是半斤八两,费了些时间,不过也算是把问题解决了。在那之后,a回家也会看看书,可能觉得这样下次给b解答问题的时候会更酷一些吧。a渐渐发现这些数学问题也还挺有意思的,以前还真没这样想过。后来学校开了物理和化学课,a学的也还不错,时常帮b解答问题。
渐渐的a和b的关系也还蛮不错,a的成绩也好了起来,开始喜欢看一些科普书,喜欢和一些要好的朋友们讨论一些问题,尺规作图正五边形、斐波那契额数列通项推导之类,有时候也讨论一些天文。有一次班级排英语话剧,b演公主,演王子的居然是a。导演和编剧是a的好朋友,但关于那次安排一直到后来他们都没提及过。a的台词不多,场上大多数时间都在像平时是一样发呆。而剧中b蹲在一盆粉色菊花前开心的样子,结局a单膝跪地对b说 “will you be my wife?“的场景都却一直印在a的脑海里。b看起来像个真正的公主莞尔一笑回答道
”Yes,I will.“
a却愣着发呆,想着英语真是没有表现力,一点儿真实感都没有。b轻拽a的衣角示意下台,a才缓过神来。台下都在鼓掌,有人真心微笑,嘴角上扬三十度那种;有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眼角上扬三十度那种,那一刻a感到无比幸福。后来b偷偷的折了几条那盆菊花的幼茎,拿到家里扦插,成活了一株,一茬一茬养了许多年,颜色却再也没有那一年的浓了,不过这是后来的事。
不知从何时起b每天离开学校时都不忘和a说拜拜,叫着给a起的一个字的昵称,有时候a在忙着别的事,b也会等在后门和他说再见。在a心里,世界上再没有像这样虔诚庄严的仪式了,而那个躯壳就只是没有太多表情地笑着挥挥手。毕业的时候a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老师和父母都没有想过a会有这样的一天,a也未曾想过。b问a会去哪所高中,其实a也不知道,没有回答,a感觉该说点什么,但舌头却像打了结,那次他们没有说再见。
后来他们去了不同的高中,开学的时候b给a打了一个电话,那时a在看书,没看是谁来的电话就脱口而出。
“喂,什么事?“
”想听你的声音啊!“
a听出了是b的声音,也听出了b的声音中透露出的那份对a做出这样反应的不满。后来b没再给a打电话。一次a去了b读的高中所在的城市,打了b的电话,那时b已经换了号码。a按部就班的上学读书,和新的同学维系着不远不近的关系,偶尔在夜里会轻声哼着b曾经给他推荐的歌曲,想起他们在学校停电的时候打着手电筒读英语,凡事总总。a想自己可能一直以来都喜欢着b吧,但是做些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呢,从没有人知道答案。他可以想办法再次得到b的联系方式,但从未这么做。
得益于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a去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渐渐的b在a的记忆里已经不再真切,直到一次在车站的相遇。a再次看到了b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睛,里面就好像盛着这世界上最干净的水。那夜a彻夜难眠,回忆起了他们过去的故事,写成了诗发给了b。第二天早上b回了a的消息,用着那个熟悉的昵称称呼。
“一大早就惹我哭,你还真是讨厌啊“
时隔四年,熟悉的昵称也不再熟悉了。
其实他们在同一个城市上大学。b去了a的学校,他们在校园里走着聊着,从天气到专业,从芥川龙之介到村上春树,但从未提及各自的过去与未来,a和过去一样话不多。春日的阳光穿过柳枝,洒在河面,映出粼粼微波,微风送来阵阵清凉和刚割过的青草的味道。a转过头看了看b,努力寻找着过去心底那个女孩的影子,有句话到了嘴边,却只是笑了笑说了句“天气真好啊。“
几小时前a刚刚结束一场考试,有一道题的答案是这样写的:
同相位的电子束分别从两侧通过很细的磁通量管,通过相同距离再相遇时产生相位差,这一现象被称为Aharonov-Bohm效应,简称ab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