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UCASer的求学故事|易鑫伟:格 UCASer的求学故事 | 易鑫伟:格物致知,步履不停

    九月始学,六月硕果,一批优秀毕业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他们怀揣梦想,用勇毅担当成就了青春自我,用拼搏奉献谱写了绚丽华章。

    为进一步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国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特别推出“UCASer的求学故事”系列推文,让我们一起走近优秀毕业生们的成长故事,领略他们砥砺奋进的青春风采。以优秀毕业生为榜样,在祖国大地上书写论文,在科技强国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征程上贡献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5 06 26 105816 857

    优秀毕业生:易鑫伟,男,河南信阳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届理论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导师是苏刚教授。研究方向为超导和拓扑等体系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现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Today、Research、Physical Review B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总被引270余次。直博期间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王守武奖学金优秀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科大优秀共青团员及三好学生、全国低温物理会议及全国磁学理论会议优秀墙报奖等荣誉。毕业后将前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的故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6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懵懵懂懂的我怀揣着对物理学一知半解的好奇和热爱,几乎清一色地选择了与物理相关的志愿专业。那时的我还不知道物理学将在我的未来生活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大学时老师们长挂在嘴边的这句箴言,让我逐渐明白“格物致知”正是物理人的使命。

           初入大学的一次班级活动中,辅导员组织同学们在QQ空间写下自己对大学的畅想和目标。那时,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所享誉海内外的顶尖学府,早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了解到,她以科教融合的独特模式办学,荟萃了众多顶尖的科研工作者,是无数以科研为目标的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加之身边众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毕业后纷纷选择前往国科大深造,并在那里取得了斐然的成就,这更坚定了我对这所大学的向往。于是我充满豪情壮志地写到“大学四年我要多拿奖学金,努力学习,多交好朋友,保研国科大,证明自己,加油!”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我以物理学院排名第三的成绩获得保送资格,迈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大门,开启了在理论物理学专业直博的旅程。回首这段时光感慨万千,原来每一步,都是最好的安排。

     对物理学的惊鸿一瞥

           国科大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雄厚的科研平台带我走进一个更为广阔和深邃的科学世界。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转变,意味着挑战的全面升级。研一的课程依然繁重且艰深,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努力学习为后续的科研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那年,针对课题组早年理论预言并与实验合作合成的新型碳同素异形体T-carbon,苏刚老师组织我和师兄师姐一起探讨并进行总结,我在课程之余调研了大量相关文章,与老师、师兄师姐们反复讨论推敲,历经一年多的打磨,我撰写了一篇37页的长篇综述文章,这个综述工作耗费了我无数的心血,文章被接收的那刻,一切都是值得的。作为科研生涯的第一篇文章,它带来的不仅是无比的自豪和喜悦,更让我学会了如何解构前沿问题、提炼科学脉络——这份历练,远比一纸论文更加珍贵。

           真正的“淬火”始于进入国科大的第二年。结束集中教学之后,我从雁栖湖校区来到了玉泉路校区的实验室。凝聚态物理的前沿,充满了无尽的可能与挑战。我的研究方向是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各种新型量子材料及其新奇物性,这个方向要求严谨的逻辑、细致入微的操作和日复一日的计算模拟。学习掌握复杂的计算软件和物理模型,调试程序直到深夜,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和“ERROR”的提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韧性。

           初入实验室那段时间,凝聚态物理领域笼目晶格体系十分火热,这类独特的结构体系带来了许多新奇物性。苏刚老师敏锐地意识到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预测新型笼目体系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于是指导我快速预测出一大类具有新奇性质的新型钛基笼目超导材料。基于此,我们联合实验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创制出该家族中的CsTi3Bi5,并发现其独特的超导相和电子向列相。之后,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紧密结合进一步探索了这一材料的电子结构、拓扑和超导等物性,发表了多篇重要文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外在相关理论和实验方面的众多科研进展。我也有幸受邀在2023年中国物理学年会秋季学术会议和2023年量子智能和量子材料研讨会上做口头报告,介绍实验组关于钛基笼目超导家族的系列工作。在这之后,我做起科研来更加得心应手,不再像开始时那样畏手畏脚。随后我将目光投向镍基超导体系,目前完成的两个相关工作,其中一个已经发表,另一个也正在投稿之中。我也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同行的认可,在参加2024年全国低温物理会议和全国磁学理论会议时,我张贴的墙报有幸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优秀奖。

           在博士生涯的这几年里,我在学术上的成长离不开导师苏刚老师的密切指导。在此我要向苏老师致以最深切的学术谢忱。每一次跟苏老师交流,我都能获得新的知识或启发。作为科研道路的引路人,苏老师严谨治学的风范与矢志求真的学术品格,让课题组所有同学都受益良多。苏老师不仅在科研大方向上时刻为我们把关,在具体技术问题上他也尽力帮我们分析解决。向苏老师汇报科研进度时,他都很认真地思考并帮助我们捋顺思路。有时候我碰到一些问题百思不解时,苏老师往往一下就能抓住关键,简单几句话就让我醍醐灌顶。苏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非常自由的学习氛围,使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感兴趣的科研工作中。这种学习氛围非常适合我,这不仅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也让我变得更加自律和自信。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我将谨记苏老师的教导,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2025 06 26 105804 870

    在中国物理学年会2023秋季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

    排球精神——永不言弃

           科研工作之余,我意外地收获了一项全新的热爱——打排球。起初,这不过是同学间在工作之余互相胡乱垫球的游戏,刚开始手常常被打得生疼,技术更是笨拙,但每次短暂的休闲活动,都带来一阵难得的欢畅和放松。渐渐地,队伍逐渐壮大,技术也开始进步了,小小的排球场成了同学们释放压力、挥洒汗水的乐园。

           排球带给我的,远不止于娱乐。每一次拼尽全力的飞身救球,无论比分如何都不放弃的那份执着,都深深印刻在我心里。排球场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眼神中“永不言弃”的坚毅。更可贵的是球场上凝聚的友谊,那些为了一个险球共同呼喊、失误时彼此鼓励、赢球后开心相撞的瞬间,那份纯粹的信任与快乐,在压力重重的博士生涯中显得格外温暖和珍贵。

    2025 06 26 105752 956

    参加国科大国际学院第三届气排球师生友谊赛队伍合影

    故事未完待续

           五年博士时光,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收获满满的旅程。回望来路,那个本科时怀揣着好奇心的少年,如今在凝聚态物理的星图上,也终于点亮了属于自己的微弱星光。我们是幸运的一代青年,生活在最好的时代,能够在富强的祖国庇护下快速成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是我们这一代人应牢记的目标。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站在国科大的毕业季里,内心充满感激和强烈的使命感。感谢国科大提供的优质平台,感谢导师的悉心栽培和引路,感谢同窗伙伴的支持与陪伴。回顾这一路,从初入物理世界的好奇懵懂,再到现在完成一些微不足道的科研工作,是无数日夜点滴积累的成果,也是那份永不言弃的坚韧精神始终指引着我前进。

    2025 06 26 105846 217

    毕业答辩合影(左五:苏刚老师;左四:易鑫伟)

    2025 06 26 105905 026

    毕业照

    阅读原文:UCASer的求学故事|易鑫伟:格物致知,步履不停

    2025-06-26
  • “感恩母校培养情,青春印记永珍 “感恩母校培养情,青春印记永珍藏”——物理学院2025年毕业季师生联合主题党团日活动

           蝉鸣渐起,离别悄至。为营造温暖和谐的毕业校园氛围,倾听毕业生的心声,物理科学学院2025毕业季师生联合“感恩母校培养情,青春印记永珍藏”主题党团日活动于2025年7月5日下午两点在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34教室温情启幕。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郑阳恒,物理天文核学院党委书记张莉,物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杨德山、路红亮,教育管理干部张家鑫、陈东艳出席会议并与2025届毕业生和在读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070902

           活动开始,郑阳恒副校长的寄语直击人心:“本科到博士的知识点或许会淡忘,但科研中淬炼的物理图像、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伴随一生的财富。”他鼓励同学们不必局限于物理科研,无论走向哪个领域,物理思维与逻辑判断能力都将成为硬核竞争力。同时,他特别提醒大家:“科研路上的挫折只是‘前菜’,社会挑战更需强大心态 —— 提前预判、做好心理建设,你们终将无敌!” 最后,郑阳恒副校长表示对大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强调每个毕业生的背后都将继续有母校和校友的支持,并再次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前程似锦。

           接着,杨德山老师则将目光投向生活:“家是讲爱的地方,而非论理的战场。” 他叮嘱同学们要兼顾事业与家庭,多陪伴家人,用陪伴慰藉亲情,“先做‘完整的人’,再做‘优秀的科研人’,方能享受美丽人生。”

           路红亮老师聚焦“可持续发展”:“叮嘱同学们要始终保持研究生时期的活力与创新力,生活中要坚持运动、守住健康——这是奔赴未来的本钱。”

           张莉书记首先代表行政办公室的老师对毕业生顺利毕业表示了祝贺。接下来对毕业的同学们表达了真诚的祝福:“愿你们做幸福的人,内心充实比物质丰盈更重要;做有勇气的人,在岗位上脚踏实地,让物理人的严谨与坚韧发光。”

           行政办公室张家鑫老师作为曾经从国科大毕业的学生感叹道: 怀柔虽地处偏远但景色绝美,也建立了相应的参观专线,欢迎大家在最后的时光再欣赏一下学校和怀柔区的美丽景色,最后祝大家前程似锦。

           “博士后申请投了100多个位置,才收获2个机会。” 毕业生代表江俊钱坦言科研之路的不易,但也感恩学校的欧洲交流资助,让他与国际科研圈深度联结。同为毕业生的朱琳萱则细数幸运:“加入LHCb、BESIII等国际合作实验,在英国华威大学交流一年,这些经历让我顺利拿下国外博士后offer。疫情期间的艰难时刻,老师与父母的支撑,让我学会‘在锻炼中抗住风浪’。”

           张圣奇感慨时光匆匆:“研一初见张莉书记的场景还在眼前,转眼就到了毕业。郑老师说的‘心态建设’,现在终于懂了 —— 这是我们这个年纪慢慢要学会的课题。” 硕士毕业生代表于江川点赞国科大 “离科学最近” 的课程培养体系:“群论、广义相对论很难,但研一的淬炼让我脱胎换骨,感谢每一位授课解惑的老师。”

           选择选调生之路的宋天翼,最珍视的是 “遇见的优秀师长与同学”:“课题组求真务实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比学历更宝贵的收获。” 盛智博则用 “缘分” 串联成长:“2018年第一次来国科大,就盼着能成为这里的学生;保研时郑老师问的光子干涉问题,竟成了我后来研究衍射的起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接着在读学生代表刘潇、田文雅、景新媚分别为毕业生送上了感谢和祝福,感谢毕业生对低年级同学的帮助和答疑解惑,祝福他们无论是深耕科研还是投身其他行业,未来充满光明,前程似锦,步步高升,成就非凡。

           在自由交流环节,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而亲切的交流。

           活动在不舍与憧憬中落幕。无论是即将奔赴新岗位的毕业生,还是继续留在校园深耕的在读学生,都带着一份共识:物理科学学院的培养,不止于知识,更在于思维的淬炼、心态的锻造与温暖的联结。正如郑阳恒副校长所说:”扛过硕博的你们,早已练就‘破局’的本领。” 此去山高水长,愿物理科学学院的毕业生们带着 “物理图像” 的清晰、“逻辑思维” 的锐利、“心态强大” 的坚韧,在人生新赛道上乘风破浪,学院永远是你们回头时,最坚实的港湾。

           祝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2025-07-09
  • 物理天文核学院党委开展中央八项 物理天文核学院党委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员作风建设,物理天文核学院党委于2025年7月4日中午12:30,组织开展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张莉、副书记黄梅担任主讲,全体党员参加学习,此次党课采用线上形式开展。

           会议伊始,张莉以"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题,重点阐述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核心要点,深入剖析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质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张莉强调,要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区别,特别是在适用主体、主要内容和处理依据等方面的差异。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列举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常见表现,为全体党员敲响警钟。

    2025070801

           接下来,黄梅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题,结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深入讲解。黄梅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素养提升培训课程内容,逐条解读准则要求,并通过高校典型案例,分析了当前教师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黄梅强调,作为高校教师党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守职业道德,全体教师党员要严格落实《十项准则》,以良好师德和务实作风,积极服务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2025070802

           本次党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案例生动,不仅深化了党员对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也切实增强了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担当。全体党员将以此次党课为契机,立足岗位,严格自律,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作风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5-07-08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