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他们,获评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先锋团队”

 

        践行科学家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召开庆祝建党101周年表彰交流大会,表彰了30个“科技创新先锋团队”和50个“四强”标兵党支部,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获评“科技创新先锋团队”。

99c0a9cb0d973d3c087ecb2657a8020d

        2014年以来,一批热爱教学工作,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走上讲台,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起步阶段时,在新的教学任务挑战下,团队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团队,并逐渐形成科教融合、厚基础重实践、师生比高的物理学本科培养特色。在教师党员模范带动下,多位科研能力突出的杰青、优青等人才陆续加入到本科教学中。这个集体连续两年获评多项教育教学成果奖,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现科研优势向育人优势的转化......这些成绩背后的源动力,来自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来自科技报国和使命的驱动教育。

“以本为本”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承担了国科大物理专业课以及本科生的普通物理教学任务,每学年开设物理课程达到80余班次

        在2019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中,物理科学学院校部副院长、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负责人郑阳恒带领的原子物理授课团队赫然在列。

        郑阳恒老师的原子物理课,让我难忘。他讲课逻辑清晰、生动形象。或许因为如此,我被粒子物理深深吸引住了。大二时,我成功申请加入到郑老师的课题组,做深入了解和学习。”2020届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危欣说。

        在国科大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冬天你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看到一个骑着电动车、戴着帽子的赶路人,大概率是郑阳恒老师。”

20220702102

郑阳恒授课中

        2020年,物理科学学院教授、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成员林晓带领的热学授课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教书育人,更是一种情怀。”在林晓看来,每次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们在语言、目光上“高山流水”知音般的交流,会让他感到愉悦和振奋;看到学生成长成才,不断进步,他会有着比发表一篇论文更大的成就感。林晓作为一名老师,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实验物理科学家,承担数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解决国家的“卡脖子”难题而努力。

        “科学发展有社会经济基础作支撑,即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技术提出要求,进而提出科学问题,推动科学探索,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这也是林晓一直给学生传达的思想。

20220702103

林晓指导实验

        “国科大走出去的学生,数理基础很扎实。”国科大专任教师、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成员、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欧阳钟灿院士如此说道,“国科大重视学生的数理基础,在一年半的数理基础教学上花大功夫,为学生后续的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欧阳钟灿院士早先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培养有兴趣、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的后备科研人员,以实际行动回答‘钱学森之问’。”如今,国家命运的接力棒传递到年轻人手中。青年一代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所肩负的,不仅仅是探索知识的责任,更是探索新时代强国之路的使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欧阳钟灿院士希望青年人能在更广阔的天空创造科学院新时代的辉煌,创造中国新时代的辉煌。

20220702104

讲台上的欧阳钟灿院士

        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在党组织指引下,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分别讲授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本科主干课程;发挥科教融合优势,组织优秀教师加入授课团队;秉承“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理念,多次开展本科生课程知识体系研讨,不断完善物理学本科教育体系。

践行科技价值观,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直以来,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积极践行科技价值观、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热情。

        在国科大,每个本科生班级配备两位班主任,其中一位是由院士、研究所所长等科学家担任的科学家班主任,另外一位是由青年教授担任的青年班主任。

        每年,本科新生报到后,班主任便会根据实际,组织新生前往相关培养单位参观和交流。近距离“接触”科学,以新感知、新视角开启“科学探索”之旅,引导树立科技价值观。

        2021年9月,2021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到中科院物理所参观。科学家班主任、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成员、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向涛院士分享了自己大学收获的经验与看法以及物理学发展现状。对于大学生活,向涛院士总结成三个词:独立、选择、责任,从被牵着学习到自主自立地学习,面向目的而不只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同时肩负家国使命。

        学长学姐带领参观了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和中科院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这份别开生面的“科学见面礼”,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20220702105

2021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参观中科院物理所

        团队还通过课程思政、本科书院、实地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等方式,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教学和学生培养中;胸怀“国之大者”,结合自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经历,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分享科研心得和教学经验,发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建强建优”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

        恪守师德,潜心教书育人。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党组织牢牢抓住党建工作体系和教师队伍能力建设这两条主线,努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关爱学生,陪伴健康成长。每个学期,团队还安排20余位教师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开展周期性的小组化课业辅导活动。在课程教学之外,团队多位党员还分别担任本科生班级的科学家/青年班主任,引导学生更好开展大学生活,做好学业规划。

        在学习中,2021届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肖洪钦发现,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理想模型,没有那么多完美事例,甚至许多理论本身也不是那么简洁明了,科研本身似乎更是充满了琐碎与艰辛。于是,他给科学家班主任向涛院士写了一封邮件,诉说心中疑虑。

        很快,他收到了向涛院士的回信。“大学毕业之后,实际上把科研作为职业的人的比例是很低的,除了门槛相对较高外,另一个原因是随着知识的积累,披在科学上的‘神秘外衣’褪去了。由此引起的好奇心,也可能在一部分人中减退了,导致兴趣取向的改变。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其实就是上大学、读研究生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向涛院士的这些话,让肖洪钦开始不断思考物理学的学习与研究的意义。

20220702106

与向涛院士座谈

        “More is different,多电子系统会有一些奇妙的特性。”物理科学学院教授、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成员张余洋这么跟肖洪钦解释凝聚态物理的法则。

        二维材料、拓扑绝缘体、高温超导体、晶体与对称性……这些科普作品中鲜有触及却又是当代物理学重要研究的话题,不断打开肖洪钦的“固体宇宙”探索世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经过学习、探索和实践,肖洪钦选择攻读凝聚态物理的博士学位,如今跟随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进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相关研究。

20220702107

张余洋与学生交流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物理科学学院教授、物理学本科教书育人团队成员周武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本科生刚开始接触科研项目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是跟科研人员有一定差别的。”“他们会觉得我们的题目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结果,像在寻找一个已知的答案一样。”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周武投入了许多精力。希望学生们首先能认识到,科研本身并不一定有结果或者答案。”

        取消期中考试改为课题研究,对于周武来说是一次颇为大胆的尝试,倒也给他带来许多惊喜:李嘉琪、张恒佳、张丹熠3位本科生完成的科幻小说,以外太空为背景,描写了3名科学家前往外星球考察遭遇危险,在利用热力学知识自救的同时,还揭开了一个埋藏在这颗星球上的“黑暗”秘密;喜欢宇宙学的本科生柯王雨沁,则一头扎进黑洞物理相关的研究当中,运用课上学到的全息理论、弦理论等前沿物理课题,打开“新世界大门”......

20220702108

周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探索未知、攻坚克难是大师

以身作则、授业解惑是大师

在实验室里,他们是科研尖兵

在学习上,他们是良师学者

在生活中,他们是知心长辈

科技创新先锋

潜心育人使者

他们,是国科大教师

  优秀!点赞!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I5lssI2m4jQ773dRvZ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