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国家计委批准并资助建设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于1987年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首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迅院士,首任实验室主任为王鼎盛院士。林彰达,王恩哥,薛其坤,高世武曾先后担任实验室主任。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薛其坤院士,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郭建东研究员。

实验室拥有一支精英的科研团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1名,在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生19名,硕士生20名。研究团队以青年人为主,其中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占90%

算盘超级计算机

实验室以物质表面和界面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高精度原子尺度实验工具,与理论方法密切结合,开展与信息科学、纳米科学和能源科学有直接联系的材料制备、物性表征、功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当前研究集中于发展原子级精度控制方法制备低维与纳米结构,发展多种自由度、高分辨率新型表征技术,以此为基础研究表面/界面各种局域效应及其集体行为、微观结构/掺杂/缺陷等对体系宏观性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电子激发态动力学特征等。实验室设七个课题组,研究内容包括:

表面纳米结构的生长与输运性质研究

表面原子过程与薄膜生长

低维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与量子效应

单分子及表面元激发的测控和动力学研究

氧化物人工低维结构的生长与性能调控

低维量子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及电子态调控

表面激发动力学和能源应用

实验室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复杂纳米体系的凝聚行为、输运过程及应用技术研究”与“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纳米表征新方法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的973项目子课题“表面吸附与催化的量子调控”、“超快激光耦合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与应用研究”、“功能关联电子材料的局域效应与集体激发行为研究”、“拓扑有序态及其新奇量子效应研究”和“异质界面诱导的新奇量子现象及调控”;财政部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激光原位时间分辨隧道电子谱仪的研制”;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原位透射电镜光电测试系统的研制”、“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与“能量/动量二维解析的新型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近五年来,实验室共发表文章300余篇,申请专利数十项,在表面物理相关学科的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一致认可,曾多次获得集体和个人重要奖项,如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05年),德国洪堡基金会(AvH)洪堡研究奖(王恩哥院士,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薛其坤院士,2006年和王恩哥院士,201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称号(王恩哥院士,2008年)。

BMLAB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分注重为研究工作者们提供广阔自由的交流空间,着力搭建和谐一流的科研平台,为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奠定基础。实验室成立至今有3人(王鼎盛、薛其坤、王恩哥)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3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实验室与国内外专家积极合作,共同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推进相关领域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近年来实验室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深入,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的交流合作基地之一。

实验室链接:http://surface.iphy.ac.cn/